今天听了几个不同版本的Wolven Storm,突然就想用这首歌作为例子聊聊我是怎么唱歌的。
(资料图片)
先来个求生欲:我觉得翻唱版本在音准处于同一水平线的作品没有优劣之分,我甚至没有把唱功列入就是因为它的背后可能是不同的唱法,或者代表了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以及下面的话并非指导教学,而是一些心得体会,我也并非专业歌手,只是一个从小到大喜欢唱歌的业余合唱团成员。
刚开始唱歌的时候,我是把音准放在第一位的,那个时候认为只要音唱准了一首歌听起来就“不会太差”,所以那个时候我追求的是“不差”。于是我会在这种“不差”的基础上非常拙劣地模仿歌手呈现出来的音色,即便我呈现出来的感觉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不过我觉得对于一个几岁的小孩子来说有这种意识还挺超前的。那个时候还没有风暴之狼这首歌哈哈哈哈
后来进了合唱团才是开始真正接触“唱歌是怎么一回事”,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在5sing翻唱一些古风歌(还蛮多黑历史)。这个时候我追求的是,把我自己认为“正统”的唱功原封不动地放入每一首歌里,尤其是在合唱团会非常强调的“气息”、“共鸣”,以及一些听起来特别“专业”的东西。
但这样的效果就只是“听起来很厉害、很专业”,但并不好听。当时听自己唱歌的感觉也是“不难听,但我不会听”。那个时候我也唱过风暴之狼这首歌,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歌手唱歌是声情并茂地朗读,我唱歌是“声情并茂地捧读”。所以那个时候我的目标是唱一首自己愿意单曲循环的歌。
在这个阶段我也依旧会模仿歌手也就是原唱,我会听一些他们的气口、咬字、重音。我记得特别清楚的一点就是英语版的风暴之狼的一句“dame what the stars own”,这个dame,因为是个脏话,所以歌手特别强调了一下,在我后面的翻唱里我也同样做了这件事,各位感兴趣可以回去听听看~
所以我也在不断的模仿中获得了一些启发,以及到了新的环境,接触了新的声乐指导、排练方法、艺术处理和学习思路,我感觉自己在唱歌这件事情上直接“格局打开”,再也不会把同一种模式放在不同的歌里,而是灵活地根据歌曲调整自己的声音。
其实灵活调整这个事情就像过年回家老家亲戚敦促你要好好学习一样,你也知道要好好学习,但他们不会给你学习方法,我从前也不知道要怎么灵活调整。
虽然现在我也没有做到十全十美,但首先得理解这首歌唱的什么,就是从情感上共鸣歌词,这样才能通过强弱、音色、乐句连贯性和完整性去塑造一首歌,或者讲一个故事。就像You flee my dream from the morning, your scent berries tart lilac sweet,清晨你从我的梦境逃离,甜如丁香苦如醋栗,这句话整首歌里出现了三次,每一次的铺垫不同,呈现出的感觉也不同,但讲的都是杰洛特和叶奈法命里交织剪不断的感情。而且这一句节拍的时值也揭示了它的语言逻辑,重要的词是flee,逃走,什么时候逃走的,morning;还有scent,代表叶奈法的香气,什么样的香气,tart and sweet。所以知道了这些再去唱歌,加上前面学过的声乐技巧,定然会有所不同。
于是在这个阶段我发现,我可以唱出自己也愿意单曲循环的歌了,我对这些歌的评价上升到了“好听”,这也是为啥我偶尔会发些全民k歌的录屏,因为即使没有很好的录音设备和后期,我觉得自己对这首歌的演绎也足够让我自己满意(当然并不是说完全没有瑕疵)。在这个阶段里某年我网易云的年度歌手就是自己……
当然在现在我也依然有很多唱歌的困惑,比如某个时间的状态会很不好,要怎么调整,我想拓展某个风格的歌路,要怎么放的更开等等。而且为什么我从来只是翻唱,因为我很清楚自己比起很多人太愚钝了,毕竟理解上面那么多的事情花了快十五年,对于很多天赋异禀的人来说太慢了也太不够了,我就是一个天赋不足以支撑自己把爱好变成事业的普通人而已,不会修音,不懂作曲,没有那种驾驭很多种乐器的能力,钢琴也弹得不怎么样。
但要说有什么可以总结一下,我觉得是“模仿”,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比如我之前发现,莎拉布莱曼在歌剧魅影里面,唱歌时候英语的发音更接近拉丁语的发音方式,跟说话时的英语发音有很大的区别,这是不是可以用到类似风格的英语歌里面,还能解决一部分口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寻找一些合适自己的曲风,比如我从开始唱粤语歌到逐渐偏好某一类型的粤语歌,还得是因为以为我跟她音色很相似的歌手(是谁就别问了不太能说)。
除了模仿,还有一点是重复听自己以前的歌,这是一个发现问题,到欣赏自己的歌声,再到发现问题的过程。曾经我听自己的歌总会觉得都是瑕疵,完全听不下去,但到了后来我也会接受一些音色或者自身条件的不足,欣赏自己呈现出来的东西,并且发现一些我还能做得更好的地方。
再一个我觉得还是得在接纳不同风格音乐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把自己的审美水平保持在自己能力水平的上方,追着它,总能做出点取悦自己的东西。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