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王楠】“绿色供应链是全球战略,在供应链领域,碳排放的量是比较大的,京东物流也很重视绿色供应链的建设。碳中和、绿色供应链和数字化、智能化是分不开的,碳中和要从顶层做战略规划到最终落地实施,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去做全方位优化,最终实现降碳的目标。”京东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部智能园区产品负责人者文明向记者表示,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实现节能降碳已成为物流行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厘清物流园区排放源,明确物流园区的碳减排路径并推广行之有效的碳减措施,更是物流行业迈向绿色可持续、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资料图】
众所周知,物流行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双碳”目标之下,绿色可持续的“低碳物流”将成为物流行业长期发展方向。
近日,在中国环境记协主办的“清洁美丽、和谐共生”主题活动中,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供应链专委会与京东物流、施耐德电气、联合利华、京东产发联合发布《物流园区碳中和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不仅系统阐释了碳中和物流园区的顶层战略设计思路,更基于丰富的业务实践,在行业内率先提出物流园区碳中和的完整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指南》首次以物流园区为温室气体排放源管理边界,提出供应链领域可共享碳足迹理念以及物流园区减碳技术矩阵,从多个维度的创新推动物流园区碳中和目标达成,助力物流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指南》提出,碳中和园区是在园区核算范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绿色能源、能效优化、资源循环等方式,通过非抵消的手段减少物流园区的碳排放量,最大可能的实现“净零排放”。
“在物流园区,一定要以自然的方式去实现碳中和,最终实现零排放,而不是以碳汇的模式进行碳抵消。物流园区是有这个条件的,首先是有足够的面积可以让企业用绿电代替传统的火电。其次在园区内,大量消耗电能的包括各种使用机器人、AGV、电动叉车、自动分拣机等操作,所以京东会通过园区的屋顶光伏或者风电能源结构的变化来抵消,而园区内行驶的车辆也会通过替换成清洁能源如氢能等方式实现零排放。”者文明说。
不过,碳中和的实现无法一蹴而就,企业需要有长期、全局的思维,从制定符合企业现状和长远定位的顶层战略规划着手,把碳中和作为一个能够稳步推进、量化目标,且充满机遇的系统性工程,并依此谋划可落地的碳中和实施路径,从而努力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
《指南》显示,实现物流园区的碳中和,一方面需要从不同排放源入手,控制碳排放;另一方面,物流园区需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同时增加节能监察能力建设,提高节能监察信息化水平。将实现碳中和的范围扩大至整个价值链的维度时,物流园区通过推广绿色包装技术和物流标准化器具循环使用,能够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还可以推广包装材料碳足迹标签,促进逐步实现无废包装,这也是物流产业碳中和路径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通过绿色能源替代、能效优化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园区的碳排放水平,但如果仍有部分无法完全消除时,还可以通过抵消剩余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式,实现园区运营边界内的碳排放的中和。
具体来说包括,在绿色能源方面,围绕物流园区能源结构转型,需具备互联互通的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和数字化的绿色能源管理体系;在能效优化方面,可利用数字场站、自动化仓储、5G端边云协同、5G AR运维、智能运输等技术;在资源循环方面,可利用共享托盘、循环包装箱、耗材智能推荐系统等;在数字化全景方面,区块链数据采集与共享、数字化全景展示能够有效助力相关数据监测。
基于多年的实践经验,京东物流碳中和物流园区解决方案已在西安“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以下简称西安“亚洲一号”)中得到良好应用。日前,西安“亚洲一号”已获得由北京绿色交易所和华测认证(CTI)颁发的碳中和认证双证书,此次碳中和认证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授权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深圳华测国际认证有限公司,按照国际通用标准ISO14064对园区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查。
根据核查结果显示,园区实现了仓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的应用,自主中和部分温室气体排放,剩余排放量在北京绿色交易所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进行抵消,实现2021年度西安“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的碳中和,成为我国首个“零碳”物流园区。
基于西安“亚洲一号”的碳中和园区的实践经验,宿迁“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的碳中和工作也已启动。同时,京东物流还将带动上游品牌商一起率先实现物流园区碳中和目标。
“包括北京‘亚洲一号’的5G智能物流园区,京东一直在探索和实践视觉识别、智能调度、自主安防等十多个关键场景的应用和落地,这些都是利用关键技术对物流运营降本提效的具体手段。”者文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