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步入深水区,如何“牵”好发展“牛鼻子”

时间:2022-03-30 09:02:08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王楠】提到智慧城市,你会想到什么?智慧而畅通的交通,智能的家居生活,智慧的医疗体系,还是智能的工厂生产?随着科技技术的提升,智慧化似乎是当下众多城市发展的“标配”。有专家认为,如今智慧城市与之前的“炒概念”“做条块”不一样,已经到了走深走实,进入了“深水区”。那么,进入深水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有数据显示,全球在建的智慧城市已经突破1000个大关,其中中国就占了一半以上。智慧城市在中国经历十几年的发展后,大多数一、二线城市已雏形初现,还有89%的地级市、47%的县级市正厉兵秣马。对此,有专家表示,智慧城市在中国经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到了走深走实,进入了“深水区”。

“智慧城市进入现阶段用‘深水区’来概括并不为过。”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说,“智慧城市到了今天,保障老百姓的福祉、体现公共属性的价值、注重协同的价值而不是单打独斗,这三个维度的问题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时候。”

目前,随着各地对智慧城市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从由外因的督促推进变成由内因自发的务实推进,也成为各地根据市民需求、城市需要进行深化发展的自发行动。

对此,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告诉记者:“有三个标志表明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智慧城市应用对人们的生活渗透性越来越强;一些发展模式及设计思路与技术、环境等实现情况有所脱节;应用场景比较稀缺,亟需解决技术与应用场景对接等问题。”。

可见,当智慧城市发展进入“深水区”,也意味着将面临新情况和新挑战。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到今天,在满足老百姓的公共服务需求、提高办事效率上有了明显改进,但在保障城市高水平运转、应对灾害、保障城市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上还有很多瓶颈。” 汪玉凯表示。

在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仇保兴也认为,因为缺乏新思路,部分智慧城市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时,反应会出现“延迟”,设想被验证是空想,使得管理应用中出现“空指挥、白指挥、瞎指挥”等现象。不过,他同样指出,目前新出现的健康码、网格式管理等软件服务及应用则展现了自下而上的创新能力,极大丰富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展现了可观的发展前景。

对此,京东集团副总裁郑宇也分享了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探索。“在帮助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四方面的挑战:第一是数据的归集和共享仍然存在‘数据孤岛’。第二是平台的支撑能力还不足够,目前的云计算平台自我扩展和迭代能力跟不上智慧城市的发展。第三是基于同一个底座共建以及建完之后的生态运营难。第四是只有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机制建立,才能保证智慧城市进一步向前发展。”

如何保证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专家们纷纷表示:数字政府建设是智慧城市发展进入“深水区”以后的重要工作抓手,这个“牛鼻子”一定要牵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扩大“跨省通办”范围, 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

“数字政府具有高度的渗透性、延展性和共享性。通过数字化改造,打造服务型政府、质量型政府,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点之一。” 仇保兴说。

对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所长徐志发也认为,数字政府是目前各地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时期,数字政府发展要注重数据运营和应用成效。

3月28日,住建部最新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通知》,通知要求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为支撑,整合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相关信息系统,汇聚共享数据资源,加快现有信息化系统的迭代升级,全面建成城市运管服平台。

通知明确,2023年底前,所有省、自治区建成省级城市运管服平台,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城市运管服平台。2025年底前,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城市运行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大幅提升。

“智慧城市是数字化的集大成者,智慧城市要实现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其建设目标包括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保障城市高水平运转、不断为市民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以及能够持续解决城市管理运行中的难点和痛点。数字政府的关键在于数字治理,只有加快实现数据在部门间和在社会上共享开发,才能构建营商环境好、老百姓满意、为社会提供各项公共产品的良好政府形态。”汪玉凯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