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家劳黎:用小提琴展现中国民族音乐魅力

时间:2023-08-09 17:18:12       来源:文旅中国

劳黎近照 受访者供图

国粹京歌《梨花颂》改编的小提琴曲回荡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中国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赢得全场观众起立喝彩。这是前不久中国小提琴家劳黎在纽约音乐会现场演出的动人场景。当晚,劳黎充分演绎了西方经典作品和中国作品,不仅展现了她对于东西方作品的精彩诠释与融汇,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千年的文化深度与艺术魅力。舞台上,劳黎首次以小提琴独奏的方式将国粹京歌《梨花颂》搬上国际舞台,含蓄内敛、缱绻跌宕,西方观众被乐曲中蕴含的东方韵味所折服。


【资料图】

1

《梨花颂》奏响卡内基音乐厅

当晚的音乐厅座无虚席,这位来自中国的有着古典气质美的小提琴家劳黎和钢琴家安天旭在音乐会中带给观众多次惊喜。音乐会在曲目安排上进行了精心遴选,上半场是肖邦《夜曲》、柴可夫斯基《旋律》、舒曼《第一奏鸣曲》3首西方古典音乐经典,下半场则大半是中国作品,带给西方观众惊喜的作品出现在下半场。

第一首出自鲍元恺的《炎黄风情》之《猜调》,这首由云南童谣改编的小巧精致的音乐作品被劳黎演绎得活泼、诙谐、俏皮,又带着一份童趣,浓郁的异域风情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赞叹。第二首《梨花颂》优美的旋律让观众惊叹中国戏曲音乐撩拨心弦的动人魅力。身着一袭东方敦煌壁画图案手工刺绣晚礼服的劳黎,如同画中走出的妙音乐女, 小提琴演绎的国粹经典余音绕梁,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力营造了一种凝重深沉的历史感,穿越西东。坐在前排的一对美国老夫妇发出轻声惊呼:“这音乐太美了!”

更大的惊喜出现在下半场第三首赵季平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当劳黎与安天旭酣畅淋漓地演奏完最后一个和弦后,观众全体起立,用热情的掌声与喝彩致敬台上的演奏家,也致敬为他们带来感动的中国作曲家赵季平。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起立致敬并非发生在整场结束,因为节目单上还有一首西方经典曲目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看到世界古典音乐殿堂卡内基音乐厅的西方观众如此迷醉于中国音乐和文化艺术,劳黎激动得潸然泪下。演奏完最后一曲,在观众再一次全体起立鼓掌致敬中,劳黎和安天旭加演了2首作品、5次谢幕后,音乐会方才缓缓落幕。

2

推动中国经典作品走向世界

此次音乐会用近半场的时间演绎中国曲目,这样的安排源于劳黎一直以来深藏于心的使命感——推动更多中国经典作品走向世界。此前,她曾经在世界上首演了鲍元恺《炎黄风情》小提琴与乐队版,后来又把更多中国作品带到了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地的国际舞台上。

这一次,她又身体力行地首次将国粹新京剧《大唐贵妃》主题曲《梨花颂》带到久负盛名的卡内基音乐厅。为了精确把握京剧国粹之美以及戏曲艺术的纯正韵味,劳黎在出国演出之前专程向京剧大家李胜素请教。劳黎表示:“在卡内基音乐厅这样世界瞩目的舞台上,由小提琴演绎京歌,也是一次西方艺术与东方文明的对话。”本场音乐会是由纽约“Rare Violins”赞助的1735年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赞助人大卫表示:“深沉真挚的音乐可以跨越文化与国界。即便是纽约观众十分热情,但是在音乐会中间观众情不自禁地全场起立鼓掌,这也是极少见的。”

中西文化艺术融汇是劳黎在音乐上的最大特点。乐器是西方的小提琴,演奏的曲目、音乐与风格又极具东方的古典美与传统美。这种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结合,使她在卡内基音乐厅的这场音乐会得到业内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劳黎通过西方乐器小提琴与中国国粹音乐之结合,让东方与西方、民族与世界在舞台上合体,为中国民族艺术在世界的传承与推广写下新的一笔。劳黎说:“我一直相信,那些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音乐艺术,更属于世界、属于未来。我将为推动中国作品走向世界付出更多的热情与努力,让中国作品在世界的舞台上焕发更精彩的生命力。”

劳黎用小提琴模仿的唢呐、笛箫、京胡等民族乐器惟妙惟肖。“小提琴是一个最接近人声的乐器,京剧又是我们的国粹,如果有这样一种跨越东西、跨越时代、跨越形式的演绎,观众也很喜欢,这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劳黎表示,“我们演奏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是用小提琴等西方乐器去呈现。但当我演奏中国作品或者是尝试去创造一些新的演奏技法的时候,比如说滑音,或是模仿笛箫的泛音,这个时候我其实是带着自己的文化历史背景去演绎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探索用西方的乐器来演奏我们自己的音乐语言,那种让我眼睛发光的新鲜感,始终鼓舞着我去不断创造。”

7月6日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的这台音乐会,即将由拿索斯录制成唱片并全球发行。劳黎认为,唱片和音乐现场都是瞬间的艺术,也是永恒的艺术,“在音乐厅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一个眼神、一个呼吸、一个互动,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和感知,这是现场的宝贵之处。因为在这个瞬间发生的事情以后不会再发生了。而唱片录制可以修改和补录,所以它是完美的。这是一种不同的美的呈现,两者应该是兼容的。”

3

演奏与教学相得益彰

除了举办音乐会及录制唱片,在教学上,劳黎也成绩斐然。今年10月,劳黎的学生沈子轩将代表中国前往意大利参加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由劳黎翻译并独立编著的《小提琴练习曲的艺术》《小提琴练习曲的艺术——详解与练习》教材视频示范及讲解也成为中央音乐学院科研项目成果即将出版。

“编订这两本教材的初衷是2015年我有幸在俄罗斯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扎哈·布朗教授门下继续深造,文格洛夫、列宾等国际上众多著名演奏家以及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等著名乐团的首席几乎都是他的学生。他把教学结晶总结成这本教材《小提琴练习曲的艺术》,我发现这套教材有俄语、日语、西班牙语、英语等多种版本,但唯独没有中文。我当时就问教授,可不可以把它翻译成中文,他说太好了,因为中国有成千上万热爱小提琴的朋友。”在那之后,劳黎花了将近3年的时间完成教材翻译,并借此机会总结自己多年的演奏和教学经历、经验,将其编辑成一本辅助的讲解与练习教材。她希望这套教材能为中国的孩子提高学琴效率,为我国小提琴的演奏与教学带来新鲜的气息。

对于演奏家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她认为演奏和教学二者不可偏废,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我觉得源于心中不断的、极致的热爱和追求极致真理的心,对于我而言是最重要的,也是支撑我去做这两件事情的源泉。小提琴演奏非常辛苦,某种意义上又非常孤独。我非常感谢我的学生,他们给了我无限的支持和爱。所以,演奏和教学都是我终生会去不断探索和热爱的事情,同时我也会致力于把更多的中国音乐文化传播给西方观众。”劳黎说。

一路走来,小提琴是劳黎生命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用小提琴追寻着中西方声音的融合,不断突破,创新演奏技术,演绎手法,大胆演绎和尝试着演奏古老东方风情的音乐。有人评价,劳黎是一位站在西方古典音乐维度上展现中国民族音乐魅力的使者,对此,她坦言,美是相通的,音乐是不分国界的语言,在推动中国作品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她始终坚持以真诚对待听众,用音乐表达人生与艺术的感悟。

(文内配图除署名外均为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出现场 受访者供图)

作者: 胡芳

责编: 勾晓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