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实时: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从“清流”变潮流

时间:2023-06-24 17:48:02       来源:江苏卫视


(资料图)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6月21日06版
作者 杨雯
《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主要围绕“阅读的意义是什么”展开漫谈。
每打开一本好书,都是一次与其他生命的神奇相遇。6月15日起,《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每周四与观众相约江苏卫视,余华、苏童、程永新、叶子等文坛老友新朋一同以文学沟通心灵。
与第一季节目相比,《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将录制场地搬到了广东珠海东澳岛,在嘉宾阵容的邀约、叙事主线的设置上也做了诸多升级。但不变的是节目的内核,为观众打开一扇了解文坛大家的窗口,让全民阅读深入人心。
增加年轻作家比例
《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的嘉宾阵容可谓是“神仙打架”,既有余华、苏童、程永新、叶子四位嘉宾常驻,也邀请到了莫言、阿来、王尧、陈继明、须一瓜、祝勇、马伯庸、孙频、紫金陈等轮流加盟,大家学者、中坚力量齐聚一堂。从这一长串名单来看,新一季节目嘉宾类型更加多元,有传统文学出版作家,也有网络作家;年龄层次更加丰富,从“50后”到“90后”不一而足。
因此,在新一季节目中,文坛大家与新生代、中生代作家间的碰撞将成为一大看点。这些前辈作家们对于年轻人的发展,对于他们从事的工作,其实是很关注的。他们很了解这些年轻人的作品,熟悉他们的名字。他们一直在关注文坛的最新发展。
对于嘉宾邀约,节目组表示比上一季节目“轻松”不少。“通过第一季节目,作家们与我们建立了一个良好的信任基础,所以像余华、苏童老师很愿意继续参与其中。至于年轻作家,他们也常常说自己是来‘追星’的,抱着学习和交流的心态来的。”
不过,莫言的加盟还是费了一番周折。节目组透露,起初因为行程和档期等方面的原因,莫言加盟一事迟迟没有敲定。直到节目开机录制,莫言才表示自己确定可以参加。“当时余华老师去接莫言老师,站在岛上一棵茂密的大树下,那个场景和《等待戈多》中的一幕非常相像。所以后来余华也跟莫言说,‘我们等待你就好像在等待戈多’。”
漫谈“阅读的意义”
在主题内容设置上,《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做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升级。节目主要围绕“阅读的意义是什么”展开漫谈,着重呈现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某一种情感与文学的关联。比如,阅读帮你发现美好、阅读带你品味人间烟火、阅读让你跟上时代……凡此种种,通过文坛大家们的对谈交流,让“阅读的意义”愈发明朗清晰,让观众从中获得精神疗愈。
例如,第一期节目的主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流行风尚的“枕边书”。说到“枕边书”,每个人心中可能都会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最佳读物,文坛大家们也不例外。苏童的“枕边书”是汪曾祺的美食散文随笔,“它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感,会让你带着一种很香甜、很愉悦的感觉入睡”;程永新的“枕边书”是马赛尔·普鲁斯特创作的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每一段都可以朗读,很多片段会勾起你小时候的回忆,读着读着就睡着了”;余华推荐他的学生人手一本的“必读书”,是苏童的《夜间故事》。在余华看来,苏童创作的以《西瓜船》《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吹手向西》为代表的近两百部短篇小说每一部都是经典,“他的小说展现了一个很宽广的世界。他非常擅长写日常生活,而且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最重要的因素,然后把它展现出来”。
虽然是漫谈,但是在主题的呈现上,节目还是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此前《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官宣莫言加盟之后,网络上关于他和余华之间斗嘴互怼、极限拉扯的片段,再度被网友翻出,大家纷纷期待在节目中也能看到两位文坛大家的高能爆梗。对此,节目组回应称,不会为了获得所谓“前方高能”的效果去刻意拼接他们的语言,而是会更专注于去呈现他们关于阅读、文学、写作、生活方面的一些见解。“他们在节目中的相处模式就是他们在生活中的相处模式,只要他们在一起,就自然而然会出现很有意思的东西,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制片人说道。
深耕叙事新范式
近年来,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涌现了不少口碑佳作。但《我在岛屿读书》的火爆“出圈”,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文化类节目在内容题材、叙事模式上的全新变化趋势。
这种趋势一方面体现在文化类节目的垂直细分上。过往,业内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过于细分会导致观众受限,但《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的成功充分证明,击中那些真正喜欢这类事物的人,形成“破圈”传播之后,也一定可以获得更为广泛的关注人群。另一方面,文化类节目不能浅尝辄止。随着观众审美能力的提升,走马观花式的铺陈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只有保持相对高的专业门槛,才能保留文化类节目的核心魅力。
这就要求我们的节目组不能仅仅把嘉宾做一个简单的排列组合,而应该对内容的质量,以及所要表达的文化主题有一个精细化的要求。为此,在叙事风格上,《我在岛屿读书》用生活流的讲述,给予文坛大家极大的留白空间,真实呈现了他们的相处日常,让节目在专业属性之外,呈现出有趣、生动的氛围。正所谓,“让熟悉又陌生的人,做真实又有趣的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