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人生练习曲

时间:2023-04-20 10:00:01       来源:时尚健康
西装外套 HOMME PLISS ISSEY MIYAKE

T 恤 HOMME PLISS ISSEY MIYAKE

怀旧经典系列 1948 复刻版腕表 TISSOT

点击查看视频


【资料图】

在我看来,对人生最好的告别是活好现在,每一个当下才是人们真正能够抓住的东西。如果我们花很多的时间去告别,就会忽略了此刻和当下值得体验和总结的东西。

孔子说:" 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随欲,不逾矩。" 我现在 40 多岁,正处于被称为不惑的年纪,不惑到底是什么,是不惑于外物,不会被花花世界所迷惑,不会被金钱所收买,这种不惑与有钱没钱、有地位没地位无关,只与人生境界相关。能做到不惑于外物,就是一种告别,告别过去的认知和想法,告别了曾经的自己。不论是工作的变动,还是婚姻的变化,抑或是人生中某一种告别,如果认知没有发生改变,没有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没有学会重新面对工作、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和生命的不确定性,就永远无法获得一个新的自我,这种告别还有什么意义呢,不过就是一个转身,一个离开,最终还会回到之前的轨迹里,重蹈覆辙。

白色毛衣 FRED PERRY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你以为你离开了职场就完事了?你离开了这个职场只不过是进入下一个职场,你离开了工作场所,只不过是进了家的战场。如果你始终处在一个跟别人无法和谐相处的状态之下,在哪儿过、怎么过其实都差不多,你的心态才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所以不要对这种形式上的告别有太高的期望,努力去改变自我,告别了过去的我,解决了内耗的问题,开始在自己身上使劲,这个才是有意义的告别。

我特别相信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叫功不唐捐,就是我们无法准确地算计到人生的每一步究竟有多大价值,或者该做不该做?很多年轻人总是纠结,我到底应该考公务员,还是考研,我是应该出国还是去找工作。于是,我们常说内耗大,哪来的内耗?就来源于我们认为这么复杂的人生竟然可以计算。

我属于比较能折腾的人,从央视主持人到电影学博士到大学老师到创立樊登读书再到现在的帆书,在很多人看来,我的人生是充满了规划和路径的,事实上,任何所谓的规划都是事后的总结,或者说大家喜欢看那种走出绝望之谷的故事。事实上,每个人掌握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琢磨来琢磨去也不一定能有什么帮助,不如想做什么就去做,我相信每个人这一生中尝试过的事情绝不止一件,但最终成功的那条路一定是顺势而为的,你顺着自己走得通的路往前走就行。

绿色连帽卫衣 Bogner

人生是打哪指哪,过度地相信规划是一种自我欺骗,左右我们人生的很多偶然因素,有可能你根本意识不到。比如说你今天突然来访了一个朋友,他可能就改变了你人生的轨迹。你去陪着别人参加一场婚礼或者葬礼,可能就改变了你人生的方向。这种不确定性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不论做公司还是个人发展,我都相信一句话叫做方向大致正确。你不能够保证你做的所有的事都是正确的,但是你能够努力地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而最后长出什么样的结果,也都应该接受,因为这是你的认知水平所决定的。

我倡导努力,人还是得折腾,得做点事,因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就应该跟社会进行互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去解决一些别人没有解决的社会问题。孔子讲尽人事而听天命,这句话不是消极地认为人可以什么都不做,只听天命就好了。你要尽人事努力,再听天命,并接受最终的结果,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聊告别,就很难避开生死的话题。去年,我父亲因为新冠去世后,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会回忆当时的情景,会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没有做好,或者做错了什么,每个人在面临失去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反思,那段时间对我帮助最大的可能就是读《庄子》。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内篇》《外篇》《杂篇》全读了一遍,读完以后得到了很大的安慰。"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这就是所谓的 " 以理化情 "。

很多人在亲人离世以后会悲伤很长时间,甚至都没法工作。王阳明讲过一个人如果太过难过,往往是因为思义太盛。人的难过有时候是出于自怜,你难过是因为你始终以你自己为中心去思考问题,你会想到 " 我没有爸爸了,我没有妈妈了,我很难过,我很可怜 "。当你用 " 我 " 开头来造句思考这件事的时候,就会特别容易难过,特别容易流眼泪,当你不断地想到自己的时候,你会越想越难过。但是如果你能够用 " 他 " 来造句," 他 " 很幸福,他解脱了,他不必经受年老的折磨,他不必经受失智的折磨,就会觉得他走得很幸福,不值得我们如此难过了。当你不要在内心当中反复地觉得自己好可怜的时候,你的心情就会平复很多。所以我现在生活工作基本是正常,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最好的告别的方式。

我在给父亲挑选墓地的时候,看了周围人的墓碑,发现什么年纪去世的人都有,那一刻就更加释然了,死亡和离开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它是发生在家家户户中的。因此,不要把自我放得太高,不要总从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死得其所就可以了。

我父亲是一位很纯粹的人,他对数学的热爱是终其一生的。他每天最愉快的事就是做题,退休之后依旧要每天做数学题,弥留之际,还在比划数学演算,现在看来,他走得非常幸福和坦然。我觉得他的一生是纯粹而幸福的,临终前并没有交代过财产的事,也没有跟我们说过什么安排,就很安详地在数学的世界里边离开了。

橘色短袖 CANALI

男士宽松收腿长裤 lululemon

休闲鞋 JOHN LOBB

如果说父亲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对自己追求的理想的纯粹的热爱,这种热爱非常具有力量感,正因为热爱得纯粹,才能执着于自己的事业,也愿意过朴实、简单的生活。虽然告别了父亲,但他的家风与精神却延续了下来。我的生活简单而规律,除了处理日常的工作,更多的时间就是读书、运动和陪伴家人。很多人觉得我性格很好,这是现在的我,年少时也有气盛不服输的时候。现在看来,确实是读书改变了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凡是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大多是因为大家处于同一纬度上,所谓的竞争只是制造无意义的痛苦。如果能够大量读书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你会发现自己的维度在不经意中提高了,再回头去看那些冲突和问题,根本没有那么重要了。

很多人说随着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长,朋友反而越来越少,本质上是对朋友的要求高,对自己的要求低。如果朋友帮你一点点事情,你都能感到高兴,心存感激,那么人和人之间很容易交往下去。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愿意往自己身上看的人很少,大家更愿意做的事是,第一,人云亦云,别人怎么说我也怎么说;第二,跟随欲望。因为欲望是非常明显的,你说我没有骗我自己,我的心就是想去旅行,那是欲望,那不是你的心。我们很少有人能够下这番功夫去看我们的心,把你的心和你的欲望分开,不做欲望的奴隶。

欲望经常给我们带来很多陷阱,比如说你觉得出国旅行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当你开始踏上出国旅行的道路时,你又开始烦托运行李、海关查验,到了某个地方可能被宰,这样一路走下来也没有获得预期的愉悦体验。因此,有时欲望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又一个的陷阱,这就回到了前面提过的内在改变,通过大量阅读,实现内在改变,就能帮助我们逐渐学会审视自己的内心,不被欲望左右。

现在人爱提焦虑、内卷这些话题。在我看来内卷属于低水平竞争,但不要小看这些低水平竞争,历史上很多重大变革都是由低水平重复突然引爆的,这就是群智涌现,伴随做同一件事的人越来越多,突破阈值之后产生一种飞跃式变化。从另一个角度看,人们一直赞扬的匠人精神,是不是就是一种内卷呢。做一只碗,能用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追求好看、精致呢,这就是一种内卷,一种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因此我更提倡自我挑战,自我提升,而不要过度外化内卷,不要去卷别人,说白了就是别跟别人较劲,自己该做什么做什么。

现在的普遍焦虑实际上是一种过度掌控欲造成的。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去分析、理解它,希望能找到规律去遵循、去把握。很多事情越是过度用力,越无法控制。焦虑是人类的本能,可以说没有焦虑就没有生命。在动物世界中,动物永远生活在不安全的环境中,没有焦虑反而会失去存活的机会。但是不要把焦虑变成焦虑症,适度的焦虑能够让我们进步,过度的焦虑让我们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世间好物不兼顾,不要去追求万事永存。

很多人问我,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是读书,工作也是读书,这种工作与兴趣混在一起的生活,难道不会造成焦虑吗?其实这就是语言对人的影响。人和动物相比最大的烦恼来源于人有语言和文字,要想摆脱焦虑,除了心态和思维外,还要学会将语言与生活本质分离开。

例如,很多人都很怕自己变成失败者,当别人说你是个失败者时,身上就贴上了标签,人就会吃不好、睡不着,天天焦虑难受。实际上,这三个字真的那么重要吗,有没有这三个字,你都得该吃吃该喝喝该干嘛就得干嘛,为什么要去执着于一个标签,被人类自己发明的语言绑架裹挟呢。在我看来,不管是生活中的阅读,还是为了工作而阅读,那一刻我只是在读书,与是否工作、生活没有关系,能从思想上理解这个,人就能逐渐自我解放,人类的自我解不也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告别吗。米哈里 · 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中讲到,当你做一件事情觉得无聊的时候,一定不是因为那件事情本身,而是因为你做这个事情的方式不对。所以人能够投入地、开心地去做一件事儿,是一种能力,这个能力需要锻炼,需要培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得知道你的状态、你的心情、你的思维方式,得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地反思,这才是真正的自知。

读书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是让你放松头脑,这就又回到前面提到过的焦虑问题。人在紧张和焦虑的时候身体会启动自我保护,分泌大量皮质醇和肾上腺素,长期如此是非常有害健康的。身体状态差,头脑就会更加紧张,越是紧张焦虑,越无法迸发创意、灵感,越挣不到钱,这样就进入了一个焦虑的螺旋,要告别这种状态,最直接的建议就是读书,读各种类型的书,读陌生领域的书,读自己从来没想过要读的书,多去探索未知世界以及人生的一切可能性。如果只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就会越来越被束缚,因为它是不断地自我验证。好多人都以为自己在读书、在思考,实际上只是在不断地验证自己过往的偏见。只有去读那些你以前不感兴趣的书,反而有可能给人生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读书的时候不要老批评自己,不要认为书读完了,没记住,就是没有用。实际上,知识不是用来记住的,而是用来用的。你可能没有记住那个话怎么说的,但是他已经改变了你的生活。所谓的教育就是你忘记了一切之后留在你体内的东西。书的发明就是为了能够传递经验、智慧、知识,如果不努力去运用书获得这些,就说明你跟经验、智慧、知识告别了。

最近很多人在为 ChatGpt 焦虑,很多人认为这是对人类生存非常大的挑战。工业革命也曾引发七八十年的社会阵痛,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但我依旧提倡人们要接受一切可能性。在我看来,这件事带给人类的思考是人要学会分辨什么是化学讲述,什么是物理讲述,人类的思维就是一种化学讲述,人类的创造性不是物理性的摘抄缩短,而是具有伦理性、价值观和想象力的创造,或许试着从这个角度去看待技术革命的问题,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发现什么事情应该由人类自己做,什么事情可以交给机器去完成。我们讲人生告别,就要以更宏观的视角去看待身边的事情,不要抵触变化,人生就是在不断变化和告别中更新进步的。

编辑 / 姜萍

文 / 王一 Alexis

造型 / 李菲

视频 / YAKA

平面 / weigang

妆发 / coco

设计 / April

执行助理 / 董英涵

场地 / Factory 工厂文创影像空间

关键词: